学术观点|范文静:北京老城地名文化景观时空演变分析——以交通类地名为例

学者简介:范文静,女,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文化旅游开发与管理、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


北京老城地名文化景观时空演变分析——以交通类地名为例

摘要: 北京地名受到历史时期政治因素、经济风貌、自然风物等的影响,形成了种类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北京老城是地名文化资源的高度集聚区,论文首先结合北京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具有代表性的交通类地名为例,选取1949、1965、1990、2005及2024年5个关键时点,对地名进行统计,明确了数量变化。其次,运用GIS核密度估计法,对1949、1965、1990、2024年4个时点的地名核密度进行可视化展示,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城市更新进程中北京老城地名文化景观的变化;进一步通过对地名主要用字的归纳和分类,选择经济风貌类、生活元素类、政治军事类、美好寓意类、宗教信仰类5类地名的核密度演变进行展示与分析。结果显示:北京老城交通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为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北京城市的布局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不同类别的地名文化景观在城市空间中的分布格局及演变规律各具特色,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还揭示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多重变迁。通过系统梳理北京老城交通类地名的时空演变轨迹,不仅为揭示城市历史空间形态演变规律提供了微观视角,同时构建了地名文化景观与城市发展互动的解析框架,凸显了地名文化景观作为“活态城市档案”在文化遗产传承和空间治理中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地名景观;空间分布;核密度估计;北京老城;交通类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2025,44(08)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ZH6vWTMDPUKLfw8H82lbs6cORKub-bXTiaAvqd9Qm5YqlWn_8YDdyWPr3aw25kynTe8Yh07if-5SX0RTMkXM5CWl1ZWdIbUmTsDzAol3LL-ZBYC8-IN_rF9v_mavJhz2gZ7eg_clVegJL8sY59xK93jL0qpNDj6Efjm4spq5pe0sEj0gjWNMZQ==&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版权所有: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电话:60227810